查看原文
其他

前沿讲坛第53讲|贾立元副教授主讲“‘流浪地球’的起点与未来”

中文系(珠海) 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
2024-09-08




4月27日晚,中文系(珠海)于海琴六号A631会议室举行主题为“‘流浪地球’的起点与未来”的前沿讲座。本次讲座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,由清华大学中文系贾立元副教授主讲,中山大学中文系(珠海)李雪莲副教授主持。

01

前沿讲坛线下会场

02

前沿讲坛线上会场


讲座伊始,贾立元副教授以“‘流浪地球’的起点”为引入,追溯中国科幻的起源。他指出,中国科幻兴起于民族独立、国家富强的梦想之中。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中国科幻小说的探索,起步于晚清时期在西方先进科技与文化冲击下所引起的生存焦虑。这一生存焦虑唤起了文化变革,由此创作、翻译的科幻作品给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带来了超感官冲击与三观改造。贾立元副教授还以鲁迅《破恶声论》和康有为、梁启超的“天下大同”理想为例,阐明了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在创作、理解“科幻”时所体现出的英雄主义与宇宙主义价值观念。



随后,贾立元副教授以中国科幻小说家刘慈欣的作品为例,探讨了英雄主义与宇宙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科幻中的表现形式。贾立元副教授梳理了20世纪中国大众文艺中的英雄序列。他认为,大众文艺作品中的“英雄”形象经历了“历史浪漫主义”与“革命浪漫主义”的塑造后,未来也许会进入到“星空浪漫主义”的话语体系中。《三体》中的史强这一人物形象就是较有代表性的中国科幻英雄。


接着,贾立元副教授以电影《流浪地球》系列为例,分析了这部科幻大片中所体现的英雄主义与宇宙主义。他认为,《流浪地球》展现了一个古老的农耕民族在太空探索时代的苏醒与探索,写出了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光荣与梦想。同时,他也指出,《流浪地球》系列被誉为“中国科幻电影史上的里程碑”,而“里程碑”之后,更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中国科幻要如何“再出发”,如何书写“流浪地球”的未来。


最后,李雪莲副教授感谢贾立元副教授带来的精彩而生动的讲座,指出贾立元副教授作为科幻创作与科幻研究并重的学者,其研究既注重扎实的文献梳理,又有跨学科思维与开阔的视野,展现出严谨细致而自由开阔的研究特点与思维魅力。

向右滑动 查看更多


在场的同学们就《流浪地球》等科幻作品的创作与解读等相关问题积极提问,本次讲座在融洽的讨论氛围中落幕。



文案|卢卓琳

摄影|梁春怡

美工|曾筱榕


初审:王颜玉
审核:朱崇科 陈彪
审定发布:郑哲

中国语言文学系(珠海)
点击下方 关注我们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